(一)聚焦健全就业市场体系,在拓宽渠道上做文章
1.主动联系拓展。今年以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实地走访用人单位221家,募集就业岗位1492个,需求人数5058人;通过传真、电话、邮件等形式主动邀请了42个地市、县(区)教育局进校开展专项招聘活动。
2.形式丰富多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校园招聘活动101场(包括线下大型双选会5场和空中宣讲会);通过校就业的官方平台发布招聘公告1931条,进校招聘单位1863家,为 2023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约2.8万余个。其中,举办线上元宇宙双选会4场,是福建省首家举办元宇宙招聘会的高校,共邀请了201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岗位706个,招聘需求人数4869人,有224名毕业生通过该平台与用人单位达成了签约意向。
(二)聚焦健全服务引导体系,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
1.丰富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开展就业形势主题教育活动1000余场,同时面向15个学院毕业生开展多场求职与面试技巧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系列就业力提升赛事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推动就业指导“院院有赛事,人人能参与”的格局形成。
2.升级就业服务。本年度为2471名毕业生集中代办了教师资格证,为5595名毕业生办理的档案转递工作。陆续将就业服务咨询与办理、就业事项申请等项目优化入驻学生事务一站式社区和网上办事大厅,重点围绕三方协议书补办、就业推荐表办理、档案去向查询、求职创业补贴申请等关键环节,建立材料、办理流程一次性告知制,全面梳理“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清单,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实现毕业生就业手续异地办理、掌上办理、不见面办理,切实提升毕业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3.完善就业系统。升级完善智慧就业系统,涵盖精准岗位推荐、简历实验室、职业测评、宣讲会报名、线上简历投递、网络面试和档案去向查询等七大功能。今年是取消就业报到证、执行就业去向登记制度的首年,我校在就业系统加设就业方案上报模块,对接全国就业系统,很好地发挥前置智能审核作用。目前有99.65%的23届毕业生注册激活,其中84.06%毕业生完成微信绑定,66.70%毕业生通过智慧就业系统完成简历制作,超过40%毕业生使用定向推送就业信息功能。
(三)聚焦健全就业帮扶体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
1.重点摸排不遗漏。通过逐院逐班、逐人逐项精准核实重点群体毕业生基本信息,根据毕业生的择业倾向、偏好等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别的学生信息库和工作台账,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和“一对一”分类指导。重点关注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等290名困难毕业生群体求职意向和就业动态。
2.能力培训有力度。今年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福建省内三所本科高校之一),积极推进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工作,通过及时了解掌握重点群体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开设3个方向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把重点群体毕业生全员纳入免费技能培训,点对点为重点群体毕业生实现精准帮扶。
3.补助赋能有温度。通过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政策,帮助毕业生申请到求职创业补贴、返校求职补贴等两百余万元;同时通过开展免费拍摄最美证件照、简历修改和求职礼仪指导、网申技巧和面试技巧等系列活动,为重点群体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赋能;为“慢就业”“缓就业”学生设立科研助理、管理助理等派遣制岗位,持续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户口、档案、派遣等衔接和服务工作,努力做到离校不断线、服务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