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师范大学第四届七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05 10:12:00   

统筹规划谋长远 深化改革强内涵

奋力推进学校“十三五”科学发展

---在闽南师范大学第四届七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闽南师范大学校长 李进金

(2016年11月24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下午好!根据大会安排,现在我向大家简要报告闽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5-2016学年是承前启后全面总结“十二五”发展成绩、全面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全力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改进作风,深化综合改革,规划“十三五”发展,拓展办学空间,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下面,我着重汇报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校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

认真开展“办学定位与学科专业整合”大讨论,全校共开展讨论43场次,提出意见建议累计近500条,为编制“十三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成立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全面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10项子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的编制工作。目前“十三五”规划已经校党委会审议,将提交本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研制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凝聚了全校教职员工、校友和校外专家的智慧和共识,进一步明确了我校“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的目标定位和“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类型定位,进一步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探索推进综合改革,完善办学发展科学机制

将深化综合改革与谋划“十三五”发展结合起来,研制学校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已经校党委会审议,将提交本次会议审议通过。突出考核制度改革在综合改革体系中的牵引作用,出台《闽南师范大学二级单位学年度考核办法》、《闽南师范大学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办法》、《闽南师范大学二级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学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措施,全面下放存量绩效到二级单位,设立进步奖、改革创新奖和特殊贡献奖,激发基层活力,逐步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导、以考核为抓手、以学院为主体、以现代大学制度为保障”的办学发展科学机制。今年下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考核办法改革后第一次学年度考核,相关职能部门认真组织协调,考核工作顺利完成。考核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考核制度设计和操作细节,特别是二级单位考核细则还有一些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下一步,规划处、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完善顶层设计,改进考核细则,真正发挥考核办法改革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完成省级重点学科验收考核工作、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评工作;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建设,制定《闽南师范大学关于本科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学科专业进行分类管理,改造传统专业,支持新办专业,积极筹办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科专业。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办学的有效途径。修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积极承办第二届全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英语教学技能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出台《关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实施意见》,将优质网络视频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积极构建 “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孵化”全过程教育体系。大力拓展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办好 “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培养项目。

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彰显办学特色优势

继续深化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与师范生实习支教紧密结合,开发“童享阳光·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信息平台”,组织召开“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讨会”、“教育精准扶贫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讨会”,制定实施协同支教计划、乡村教师培养专项计划、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资源共建计划,促进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校“基于‘协同支教+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项目,入选福建省2016年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攻关项目。2016年5月,时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批示认为,我校在“师范生实习支教与留守儿童相结合,培养乡村教师”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开创性工作,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推荐,我代表学校在第十三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介绍经验做法。《教育部简报》(2016年第45期)、省政府办公厅《今日要讯》以及部分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分别对我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专文报道。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闽南文化文章,服务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青年交流交心,服务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涉台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完善闽南文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赣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签订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深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人才项目建设;发起成立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并挂靠我校;组织承办林语堂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研讨会、海峡两岸歌仔戏(芗剧)艺术暨邵江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系列学术研讨会和品牌交流活动;出版《台湾族谱汇编(80册)》、《歌仔戏艺术(芗剧)•邵江海研究》等学术成果,标志性学术成果《台海文献汇刊(60册)》、《闽南历史文化概说》获第十一届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奖。我校主动服务国家特殊战略需求,着力培养闽南文化特色专业人才,在携手两岸同胞传承弘扬闽南文化优秀传统、服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青年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提升了在闽南文化研究和对台交流合作方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出台《闽南师范大学教职工校园文明行为“十提倡、十不准”与师德师风建设“十严禁”的通知》、《闽南师范大学教职工师德师风考评暂行办法》,引导全校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制定《闽南师范大学2016-2020年机构编制核定方案》,顺利完成第三轮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本学年新评、聘副高职称以上人员59名;出台《闽南师范大学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和《闽南师范大学关于柔性引进特聘教授的管理规定》,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方式和途径。本学年共引进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博士(含博士、副教授)9名;继续实施“121”计划,修订出台《选派赴国(境)外访学研修管理办法》,选送17名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研修,选送14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进行访学研修,修订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规定》,13人考取博士;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定与管理。

六、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修订《闽南师范大学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闽南师范大学横向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出台《闽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等科研工作奖励与绩效评价办法,制定《闽南师范大学科研项目管理费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2015年以来,学校获准立项的纵、横向项目共50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9项,项目经费共2143.4万元,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7项;大力推进科研平台建设,“闽南文化研究中心”获批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菌物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被认定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菌物活性物质工程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认知与人格心理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和“台商研究中心”获批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

七、统筹协调汇聚合力,全力以赴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高度重视审核评估工作,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制定实施《闽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任务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精心组织评建各项工作。组织校外专家先后分两批对全校59个本科专业进行专业评估,实施公共基础课课程评估、教学实验室评估;开展两次校内教学专项检查、院(系)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撰写工作;完成2016年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在校生满意度调查报告、专业满意度调查报告、学校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和校级层面支撑材料的收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在评建办、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及各院(系)的精心组织和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评建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再过十天,评估专家就将正式进校实地考察。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增强大局意识,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进一步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充分展现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效、特色和优势,为学校增光添彩。

八、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持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举办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校友会机构成员,注册成立闽南师范大学校友会。完善校友工作机制,举办了校友论坛、校友篮球赛、校友书画展、校友企业招聘会等一系列校友活动。邀请了优秀企业家校友入驻母校创业孵化基地,并与多家校友企业建立起产学研用及实习实践基地。继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加强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编写出版通识课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长效机制,繁荣富有闽南特色的校园文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2015-2016学年共为647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办理了“绿色通道”入学手续,确保无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4006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151.8万元,为139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共204.6万元,向2677名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74.96万元,为265名特困学生发放特困补助20.6万元,发放校内勤工补贴共计138.34万元,为4351名学生办理大学生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定出台《闽南师范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逐步改善教职工待遇,有序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继续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开展首批“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工作,在重大节日做好困难教职工的走访慰问工作。不断完善后勤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在建基本建设项目,加强办学经费筹措。妥善应对台风灾害并积极有效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行入校实名登记制度,不断完善校园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和安保系统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对校园网络实时监管,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监管和引导,确保安全稳定。

九、积极推进市校融合发展,大力拓展办学发展空间

作为地处漳州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积极推进市校融合发展。2013年4月以来,“芝山南路(二期)以高架桥形式穿越我校校园”一直备受师生的关注。三年多来,学校积极主动争取省政府、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多次与漳州市沟通协调,力求达成共识、实现共赢。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对学校建设发展给予了理解、关心和帮助,经过多次的多方协调,形成“闽南师范大学支持芝山南路(二期)建设;漳州市进一步支持学校发展,支持漳州农校并入闽南师范大学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新校区”的基本意见。2016年9月,省政府正式同意将漳州农业学校并入我校。10月9日,市校联合现场办公会议在我校召开,漳州市出台进一步支持学校发展的若干重大措施,在漳州农校周边规划预留我校用于市校合作办学用地500亩。其中近期先行无偿划拨支持我校土地100亩。漳州农校603亩土地,连同市政府在漳州农校为我校规划预留的500亩土地,将在漳州高新区圆山脚下形成另一个千亩校园,学校未来办学空间得到非常大的拓展,闽南师大人梦寐以求的新校区即将变成现实。当前,学校正积极推进漳州农校并入工作,与漳州市有关部门对接落实市校联合现场办公会确定的几项重大政策措施,研制新校区建设规划。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领导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凝心聚力,集中精力办好学校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办学育人,齐心协力在新的发展起点推动学校 “十三五”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十、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

学校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学校发展建设的总体布局,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学校认真落实党的“六大纪律”,严格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决反对“四风”。以全面规范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管理和清理整顿行政办公用房为抓手,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修订《闽南师范大学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接待审批管理和接待经费预算管理与控制;实施校领导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取消“校领导公务活动相对保障用车”做法,推动成立车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车辆管理;认真开展行政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累计腾退行政办公用房39间、总使用面积近1470㎡,全部调整为教学科研用房。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年学校招待费、校领导用车费用支出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实事求是、全力配合巡视监督和审计监督,认真进行自查整改、即知即改和全面整改工作。通过接受省委巡视和党政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发现学校在纪律、作风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以对组织、对学校、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认认真真做好全面整改工作。要以全面整改为契机,牢固树立“四种意识”,强化纪律观念,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加快作风转变,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办学氛围,为奋力推进学校“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和作风保障。

同志们,我们在看到学校发展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发展的步伐与省内其他重点高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和全面加强“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改革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巡视和审计整改为契机,进一步改进作风、完善制度,更加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科学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而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